丨网站首页
丨关于我
丨诗文
| 诗歌篇
| 词曲篇
| 散文篇
丨国画
| 山水图
| 人物图
| 花卉图
| 走兽图
| 飞鸟图
| 草虫水族图
丨书法
| 楷书体
| 行书体
| 草书体
| 隶书体
| 篆书体
| 治印存朱
丨联系我
丨
诗文
丨诗歌篇
丨词曲篇
丨散文篇
丨
国画
丨山水图
丨人物图
丨花卉图
丨走兽图
丨飞鸟图
丨草虫水族图
丨
书法
丨楷书体
丨行书体
丨草书体
丨隶书体
丨篆书体
丨治印存朱
黑龙潭记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时间:2017-01-13 19:52 阅读:
115
次
黑龙潭记
我与刘氏振江兄也小半年未见了,同在北京,却无暇小聚,趁仲秋前尚有余暇约见。
至中午又约与沙氏庆海兄及谢千贵兄,这是我在京交的一群挚友,每次与友人们畅谈天地无俗思冗想,唯兴致之叙谈,秉性之投契而已,只是此时谢兄尚在山海关而不能齐集。
午餐后到沙兄的单位小游,这是北京卫生局党校的院子,也来过几次了,我喜欢这里的景致。
其实几次来,都没有看这片园子中最主要的景点,黑龙潭。
这是清乾隆敕封修建的,为乞雨所建,据说此潭之水是千百年都不干涸的,大概乞雨于天地也甚灵验才敕修的吧,只是现在干涸了,传说是民国时姓孙的军阀为盗清慈禧太后的墓,用炸药爆破后震断了玉泉山的水脉,也使得黑龙潭的水时常干涸,人们在黑龙潭干涸后,会看到潭底有可容人大小的裂隙。
这次由沙兄引导着进入黑龙潭的院子,看着并不很大的潭,及雕梁画栋的建筑,能想象出乾隆皇帝带领着群臣为民乞雨的盛大场面,也希望着他们乞雨是成功的。这可与清人入关时的屠戮有着天渊之别,也可以赎回一些他们当时的罪吧。
再往上走依山建有层层平台,台上有碑阁,碑上记录着建筑的由来,及乞雨为民的颂词,最上层是清皇帝的手书,及大学士所书的皇帝喻诣。我倒是没有太在意这些文字的内容,但我欣赏这碑上的字体,也深为这些个大儒们的才学及一手好字所叹服,尤其皇帝也是一手好字。这些还远比不上我拾级而上时看到脚下的大理石阶,感受着几百年的风雨沧桑,似乎还要感觉触动得深些。
从石阶顶上走入到这片园子的后山,这山我是登过的,只记得上次行走此山是充耳的蝉鸣,而这次却是静得很,可能是入秋之故吧。
这次是沙兄、刘兄带着我遍赏园中景致的,下山来在馆舍的后面有荷塘,碧叶肥阔,风摆娉婷,从一个个的莲蓬就可以想象出花开之时,粉荷競举,莲香远溢,山上阁中也尽是流芳盈鼻,沐浴于馥郁之境。而另一面却是曲水石桥,垂柳依依,翠竹丛生。
这里依山建筑,房舍古雅,远观有重檐飞脊之势。背倚之山上林木杂陈,山路曲折,也有亭子其间。有真山隐于园内,又蓄水池中,使山水聚集一处,颇有大观之意。
园中之景,未及尘世风露,然小家碧玉,亦尽是雅致怡然。大山江海,自有苍莽气象,四时之变也景致独异。实世间事,各尽其美,自有自家奇处,情也如之。
李硕于北京2015年9月24日
相关评论
{#foreach $T.table as CommentInfo}
评论人:{$T.CommentInfo.Author} 评论时间:{$T.CommentInfo.CommentTime }
{$T.CommentInfo.CommentContent}
{#/for}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通过管理员审核后会显示在最新评论中)
呢称:
评论内容:
验证码: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