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传之71-大事初定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时间:2017-01-17 21:41 阅读:
  






71大事初定

 

             又是春节来临,李硕把那张大山水悬于墙上就回吉林了。在吉林家中找出了一张大的熟宣纸,画工笔来。因为秋天时李硕请冯总看自己以前的网站,看到了那张没有参加了国展的工笔画,画上面蓝调的芍药花,冯总也很满意这张作品,正好在家期间就把这画重又画了一次。画一次是一次的感觉,李硕也不是有意地与那张同样复制,他连稿子都不起,还是信笔勾来,繁花满纸,任凭情性生发,也只是取原画之大意而已。从勾稿到染色,再加以勾描下一层次,再分染,并把每一步骤都发彩信给冯总,整个的春节期间,除了陪爸妈、陪朋友就是画此画了,直到过了春节,这张画也没有画完。

           因为家里,家家都有烦心事,李硕也如此,家里事一团糟,李硕就没心思在家了,没过十五,李硕就回到郑州他的画室了。

          画室虽然冷清,但却可以清心境,作他自己的事,他首先把那张年前挂上去的山水墨底子拿下来,把那张在家没画完工笔挂上去,又用了十多天的全部时间反复的烘托渲染,直到提染白色,添上花蕊,进入二月,过了龙抬头后才画完此画。

        又挂上了那张山水把它染成青山碧绿,一望山岭重重,似乎人在山中,这才消减了春节家中的不快。

 

               转瞬间到三月了,中州三月满目的春意已经复苏了,只十几天就“乱花渐欲迷人眼”了,海棠、桃花、樱花、李花的着满了各处的枝头,第次开放,李硕也情不自禁的出门到郊外林间走走,好在李硕住处就在新东区,就在郊外,真是方便呢。心情好处回友人的诗词也就春意了,如回友人的《青平乐》词:

 

薄雾渐开,有红杏初探,桃李嫣然河两岸,连天绿草春畔。

清风杨柳依依,丁香枝上生机。纵使枯荣几变,年年春意可期。2013

 

           在河南的春天里,李硕的词就是春意盎然的 ,如他的另一篇《青平乐 二月》:

 

梨花融融,剪嫩叶娇巧。泥坎草青荠菜小,新绿连接土道。

喜鹊啼转春红。眼前花枝浓浓。一望东风十里,不尽春意重重。

 

           再如他的《青门引 春赠友人》    

   

恰艳阳高照,花间蝶舞蜂闹。处处春来风景好,旧日城郭,新林溪水绕。 

人事偶有烦心告,应尽做烟销。莫误草木风轻,看枝头嫣然如笑。2012

 

           李硕的诗是随着他景物、心境才写的,如几天以后,阎老约他去了一次深圳,临回归郑州之际,李硕撰以《醉太平 误花落》词赠深圳当地新结识的友人:

南国三月,绿树丛匝。漫语情谊千万,啜滿碗浓茶。

湿泥曲径,绕走山崖。梅雨留人多日,误花落人家。

 

          回到河南后,李硕又画了好多的画,也写了好多的字,作品数量已有了规模,便与冯总定下了秋后在河南省美术馆办展一事,也希望展览时能有一些名人来更好一些,同时,冯总认为李硕现在是美协会员、诗协会员,如果再是书协会员,西泠印社的会员不是更好吗。

            恰此时由魏总引荐结识了湛如法师,法师与灵隐寺方丈颇熟,老方丈与西泠印社长能搭上关系,一大套的关系,李硕都慒了,由冯总说和,就交与湛如法师的秘书来办理此事。

           据湛如法师说,他的秘书与灵隐寺方丈熟,正好他的父母去灵隐寺,他也自然是去的,李硕也就借着这个机会去了灵隐寺,被安排到寺后的客房,住了三四天,满耳朵听的是他们的晨钟暮鼓,佛事纷纭,满眼看的是云集四方的香客与游客在青山翠竹间,在层层庙宇间。

          李硕在灵隐寺几日,也不是被动的等待着,他事先从家带了一本周易的书,他在人家和尚的庙里看起了《易经》,说起来他自己也觉得可笑,李硕早些年大体的翻过这样的书,但静不下心来看,这回才算是一板一眼的看了,他也是先看的一些介绍部分,什么太极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八卦,这一大通,怎么与河图洛书演绎而从先天的对应式的八卦,形成了后天的周易式的八卦。因为李硕从二十岁时就喜欢研究文字,而研究字就不能离开当时的人文研究,而那时代尚没有形成文字规模呢,起码是没有文字记载呢,所以李硕习惯上总是爱称之为史前史,很多是要把传说还原成当时的现实,要从动物学上、民族习俗上、宗教上去发现,去动脑子思考,这也如是。

             所以,当看到在洛书与周易的数字对照时,他发现不论是河图还是洛书的排列,中间都是“5 ”这个数字,而在洛书中的排列是把“6”放在西北角上,而后天八卦,所谓的《周易》也恰是把“乾”放在西北。懂点历史的都知道,如今的河南安阳就是当时商末的都城,盘庚时期迁来至此,称之为“殷”。而周的发祥地是岐山,所在位置正是殷的西方所以才叫西岐的,而相对于整个的中原文化或是当时所能意识到的当政者的领地,岐山就是位属于西北了。那么,周文王他们创造周易而把“乾”置于西北,乾为至阳,代表着天,却位于岐山所在方向的西北,再与当时民间传说的“凤鸣岐山”相对应,这应该就是同后来的陈胜吴广往鱼肚子里塞字条的行为就同属一辙了,只是文王的更高妙些,而陈吴的手段就显得有些浅了。

              说来似乎可笑,本来是做为政治变革的手段,但它蕴含哲理,竟使它一度变为一部中国方式的思想圣典,更有民间把它做为卜卦的依据,竟也用了三千年之久呢。

            李硕在灵隐寺小住了三五天,本来还以为朋友要为他引见一下寺中的方丈呢。但做为心有闲暇之时,也好,他领略了一下灵隐寺的胜景也是不错的,他还特意地到济公的庙,在心里面拜了拜这位传说中的圣僧,尤其还在他的功德箱里捐了一百元钱,然后给母亲打电话,电告说在济公佛前替她老人家做了一个布施,并在佛前祝愿她好呢。在母亲心里,灵隐寺未必记得,但济公却是知道的。

            几天后引见到西泠印社,只是与他们社区的一位基层领导见了一下,又由这位引见一位他们的社员。

            整个事情并没有像李硕所想。他们西泠印社之所以兴旺了一百年左右,就是因为有吴昌硕那样的诗书画印大宗师才有这个社的今天。可现在李硕认为他所作的学问,若论起能量与深度能不能超过吴氏先不论,起码李硕在诗书画印上的广博却是吴所比不了的,李硕认为他所付出的是比吴昌硕多得太多了,所以他只要是在印社一露面,可能就要有轰动的效应呢。

            哎,李硕是够天真的。

          闷闷之余李硕临回郑州之时,写了一首诗《七律 訪西泠》:

自信学识比缶翁,人前未敢展才情。

不曾漫步北峰顶,尤自仅趋西泠行。

扫兴连山几岭绿,无心垂柳—湖亭。

芳园今日无鸣鸟,愧对他年天下名。2013、6

 

          同时李硕觉得有点愧对冯总对自己的殷切期望,回到住的宾馆后给冯总发了一条短信:

 

    世人都喜龙,龙现则又甚恐惧。尽以成蛇尺寸度之,道龙之不可成,此时之龙尽曲之亦是枉然。唯待龙翔九天之上,世尽瞩目之时。千年—龙,俗目焉可识。知骏马者三千年才有几个伯乐,何况识龙,兄唯有—叹。2013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您的评论通过管理员审核后会显示在最新评论中)
呢称: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