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传之54-风花雪夜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时间:2017-01-17 22:15 阅读:
  
 
 
 
 

54风花雪夜

 

             随着李硕的功课有了长足的进展,以前不敢想象的,现在则有些底气去做了。

 

              画人物是李硕离开毓文后的第一个课题,现在李硕也敢于人前挥笔了,首先是最早的为老干部学员画肖像。再后来为他们起人物画的稿子,第一次还是为老干部学员起一张观音像的稿子,李硕也是一时兴起,用笔直接地起那张很是工细的图稿,但起得并不满意。冷静之后就又沉下心做了一段时间的专门练习,后来有学生想要卖画,想画一些好卖的画,正好她那段时间学人物画较多,李硕根据她这个条件,就提出可以临摹任伯年的《群仙祝寿图》。

             这不只是这个学生的想法,别的学员为了生计,也要这么办。李硕就从书中找到了这张图页。李硕收集任伯年的画册较多,但书上的图片较小,画上内容很宏大,是一大帮神仙们从天上来,从地上来,从水上来祝寿的场面,人物众多。学员们所犯愁的,就是起稿的问题,即然是为了学生们着想,李硕也就只能是代为他们起稿子了。

             这些年李硕也不知是练画人物几十万了,但像这样直接在裁好的四尺宣纸上用毛笔画这么多的人物造型还是第一次。以往画,每张纸也画了好多的人物,但他们不属于同一件作品,什么人物的大小,绘画的风格都是不一样的,那些是随便画的,而这回,这些人物是一张整体的画,人与人之间是谐调的组合,学生们要用这张稿子去谋生计,画每一个人物造型即要求准确又要照顾到与通篇的契合。

                 李硕一鼓作气地完成了这项他自己找的任务后,长长地吐出一口气后,就让学生们拿去复印了好多份分给他们,但他们却没有画成一套作品,反倒是刘姐画成了这套十二条屏的《群仙祝寿图》。

 

             这一时节,李硕的诗集《去年如歌》还是很有些影响的,好多的人跟李硕说我把你的诗集看了两遍了,也有的说是想起来就看的,有的还能背出好多篇。李硕的诗,李硕是背不下来几首的。更有一家幼儿园,教她们的小孩背李硕的诗词。

 

             如诗中日月,风花雪夜的一段时间,但总也有些不如意事。有朋友引荐某女士来访,这位姐姐也是一位才女,能诗能赋,信口成章,灵性天成。以文结缘,介绍的那位朋友也说其人来李硕处想学书画。李硕的学生比李硕岁数大好多的大有人在,李硕也深信其人是来学画的,李硕还赠其人好多李硕诗书画印网站上的书法作品,李硕还为她作了一首回文诗,

缘亦仙踪仙亦缘,玄机一得一机玄。

语出惊人惊出语,泉飞好句好飞泉。

月落春秋春落月,寰尘往复往尘寰。

              李硕将此诗也发到博客上了,当时李硕就真的把她也当成自己学生看待了,并在下面标出为弟子某某女士撰,后来好多的人都问李硕,你这个学生太有福分了,你能为她做这么好的诗。可没过多长的时间,人家这位女士却把电话打过来说,你也没教我东西,怎么称是我老师了,还发到博客上,都已经影响到人家的名誉了。

             这件事搞得李硕很难为情,都有点无地自容了,确实是人家来过一次后就没再来过的,那天来也就是谈谈天。以后李硕出诗集时又舍不得扔掉这首诗,但每看这首诗时却也隐隐有心怀不畅之意。

 

             就是教学上也是有的信服李硕,像刘姐那段时间那样的真信。也有的就是来学画,别的也就未必信了,在学员中有一聋哑小孩子,能双手同时互作异事,这是一般人所不能的,所谓是要把头脑分开来用。当时刘姐家的小高阳已经学会了多种乐器,时常就来李硕处给大家也演练一下,现在已经不常去学校上课了。学员们的话语间也流露出即是赞叹,又是担忧的意思,这个聋哑孩子的家长也是这样的。

               李硕见这个孩子能双手互为同作异事,似乎是有大脑可以分开所用的潜质,就让孩子家长培养孩子,写书法,双手同时练,最后练成双手同时写不一样的文句。

                   别人双手同时写字,基本上都是写一样的字,或写对称的字,写成后是一正一反,李硕也能双手同时写,写成后也就是这样的一反一正,所以李硕也从不双手同时写,原因就是这些人也包括他自己都没有这种左右脑互用的潜质。

              而李硕让这个孩子练得却是双手同写不一样的字,比如说,右手笔写“白日依山尽”,左手笔就同时写“黄河入海流”,据现在看,目前还没有谁能这样做呢。尤其这个孩子还是个聋哑人,这也就把她的后半生都解决了,怎么说这也是绝技呀。

 

                孩子的妈妈不肯在这上面花费太多的时间与精力,他们还要让孩子考上大学,圆了聋哑孩子的大学梦,似乎孩子也有上大学的愿望,李硕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其实,在王高阳的教育过程中,也有过类似的过程,王高阳从小学四年级时就是隔三差五地去上学了,到了六年级时基本上就已经不去学校了,初一也没去学,可到初二时,孩子也是迫切地想上学,就通过走动关系直接上了初二,孩子也珍惜她又上学了这个事实,只一个学期下来,成绩居然在全班排名第二,可在音乐上却是荒废了几个月的时间。中国是不缺少大学生的,每年下来不知是要增加几千万,博士生大概每年下来也要增加个万、八千人吧,而一个千年不遇的某一领域的奇才却是不多见的。那一段时间,可以说,李硕对王高阳的成长规划已经放弃了。

               再好的建议,能被人相信,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报社人员也到李硕处画画,期间,想为一位很有名气的书法家写一段文字,想以那位书家的一幅篆书“和”字说起,就问那位书法家,“和”字,是怎么解,那位书家一通解释,可是老先生背的书太多了,一大段、一大段的之乎者也 ,那位编辑则表示不大明白,老先生就又把原书也搬来,但解释文字的书,字里行间好多古字夹杂在其中,最基本的也是繁体字版的居多,老先生家的书,大概也是这类的吧,很无奈,她是听不懂的了,就打电话问李硕,李硕是天生的记忆力不好,记原文,他是记不住的,就以他的理解,用他的语言给与了解答:

              “和”是个会意兼形声的字,“禾”是标音用的。而右面部分中 ,“人”字与 “一”字组成一个三角,这就代表着古时人所居住的堂、屋之类,人能议事、相聚之处,三个“口”表示人众多,与下面的类似于笙、排箫之类的乐器组合会意,表示合奏音乐之意,整个“和”字右面部分就是和谐、谐调之意,再与左面的“禾”字标音,就是这个“和”字了。同是这个字的两部分,居左居右是无所谓的。

                 但当时的李硕自信心也并不是很强的,就与那位编辑说问问别的某某先生,他们比我岁数大,比我知道的也多,而且他们的记忆也比我好,万一要是我说的不大对就不好了。

 

                 那位编辑听后就表述了她问过了他们后,才问的李硕。以后那位编辑也时常地来李硕处与李硕交往,通过这件事,李硕的自信心也增加了些。

                李硕还想到,做什么事自己明白了不算什么,也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诉清楚,才能让更多人都能明白。所以也庆幸自己写文章不用过多的典故,想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更不能用那些不常用的生僻字以及不常用的生涩的词。

书画之美也当是那些端庄、清新、唯美的风格才易被人所接受。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您的评论通过管理员审核后会显示在最新评论中)
呢称: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