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传之47-孔氏情怀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时间:2017-01-17 22:26 阅读:
  
 
 
 
 
 
 


47孔氏情怀

 

             搬回北京路住,没几个月呢,进入冬天,似乎刚刚有一点点暖意,这是因为学生又多了一些,李硕觉得心里暖了些,可季节上是进入冬季的。

 

              一日,李长玉来访。因为这一大段时间里,日子都不好过,都在奔忙于生计,所以来往得并不多。但他这次见李硕,却报来了一个很让李硕难受的消息,孔令保老先生去世了。这是李硕在文学方面的一个最重要的知音者。

            李硕对孔老生有很深印象,实际上说是两千年底,也就是李硕刚刚离开小院找房子搬家时,吉林市的画院、雪柳诗社、京剧家协会三家联谊后的事,联谊当天还没有什么印象呢,事后还是徐娟姐姐与李硕说起联谊那天,孔老先生对李硕的诗词很是称赞,尤其孔老还说,当今能诗文者未必能书,能书者未必能诗,李硕又是五体皆通,李硕又是个画国画的,就更是难能可贵了。事后又是一次偶然的机会,经李长玉的介绍,才与孔老先生近距离地接触了几次。

             在吉林市的文化活动中,要说是搞古汉语的,也就是杜逸泊、李国芳、方正已,再加上与李硕来往的孔令保、马维良、张文斌等几位老先生了。还是在以前北山的月文化活动中,每每都能看到老先生们拿着自己作的诗词文章,摇头晃脑拉着长声的诵读,李硕所钦佩的是他们的古香古色的文章,可并不喜欢这种读古体诗时的那套动作。

 

              其实,李硕并不大喜欢孔子的那套学术,李硕认为那只是教人怎么被人喜欢而已。李硕认为, “儒”字本来就是弱者的意思,他通 “孺”字。“需”字就是个会意字,“而”是胡须的本字,指下颌上的须毛,特指长的胡须,加上“雨”字会意,就是被雨淋湿的胡须,也就是很软的意思,才引申到需要帮助、援助、扶持的“需”字,用“需”字与“人”、“子”等字再组成形声字,李硕每次给别人说字时,他都认为形声字有会意的成份,“儒”字也是,可以说“儒”就是弱者的意思,“儒学”可说是弱者的生存之道。

             但对“儒雅”一词,李硕还是喜欢的,同时也认同儒家对中国文化后两千多年的影响。

            李硕更喜欢墨子,他赞赏人家的生存之道,以创造物质、以奉献自己的能力来换取生存的所需物质,精研科技创造用以保国治家,李硕喜欢墨家的自己动手,而不像儒家贫穷到无食果腹也要穿长袍而不做农经商的思想,墨家则是穿短衣以便于做事,真正是有“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典范了。李硕常向他的朋友们说,如果中国历史上把尊孔的这些年用到是尊“墨”上,可能我们在几百年前就登上月球了。

           但尊敬孔令保老先生,则真是尊重其人。李硕尊重技能,也是尊重文化的。

            孔令保老先生器重李硕,李硕也是很乐于与老先生来往的,这与他是孔子的第七十六代孙子似乎是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只是觉得这位年高有德的长者能与己亲近,自己也就与之相近相敬,也是对于能提携后进的长者的回应吧。

             说起来,还是这年开春的时候,李硕还在西安路住时,北山解氏铁瑛兄来李硕处,并捎来孔令保老人所著的书,在书的扉页上,老人谓李硕以文友相称,请斧正云云,李硕怎能不赧颜,当晚便撰《莺啼序 答孔先生所赠诗集》长调以记此事:

  春风荡荡无数,鼓沙尘入户。天外黄云团团浮,日影迷离前路。几日大雪漫天来,一时东风尽销无。大地初载二月暖,疏枝空舞。

  风猛阻归,书屋且住,有老友相顾,并携来一卷诗书,令保老人所著。孔氏学风两千载,载入青史当无数。仰斯人,七十六代,孔孙嫡户。文章千古,儒风是处,看风流盈目。

  小可文思经营苦,上下搜寻,迎和众顾,东拼西补。步贤人后,附庸清雅,滥把‘莺啼序’调度,为孔先生诗集贺祝。神情流注,高山仰止感触,不识真山云雾。

  塞外春晚,文明迟入,墨客空无主。长林孤岭鸟倦飞,觉春尚寒,绿意尚无,高山雪驻。淡漠荣辱,隐于江湖,任他是风雨雪误,千番分合虽视无睹。惯写松江沙畔,野鸦浮出2004-3-11

 

           其实,平时李硕还真不是与他们走得很近,长玉久与他们来往,但李硕与他们也算是神交有些的。

            李硕其人,本也就是你的镜子,你对他笑,他就对你敬,你若是瞧他不起,你再大的名头他也不会恭维你,你要是让他下不来台,其码是在他年轻时,想来也不会让你好看。而孔老先生那么大的家世,那么大的名头,那么大的学问,能多次通过别人传与李硕相处、相惜之情,李硕自是感激再之了。

               在吉林市的文人圈子中与李硕交往过的,首要算是孔老先生与马维良、张文斌先生了,虽说是没有几次交往,但这份情,李硕还是挺珍惜的,所以,现在一听说孔老先生已逝,李硕还真是惋惜,惋惜其文才,追忆其高品,追忆早春时尚以词章传递,岁暮时却已成为殊途。遂写下了挽联以悼念孔老先生:

哽咽泣矣,一缕游魂归曲阜;

呜呼哀哉,三分灵魄赴杏坛。

           次年,李硕整理诗稿时,在李硕的诗稿《去年如歌》中又记以文字来叙说了此事。

           “闻孔子第七十六代嫡孙令保老人仙逝,哀痛之情不能自己,念及老先生生前传鸿儒大学于世间,克己复礼于黎庶。作诗为文,著述注疏,不倦不惜自身。今之飘然升于仙界,也当不枉此生矣。此情悲矣,撰联挽矣。 2004 12 28

            李硕用白宣纸写好挽联后,然后便同李长玉,二人赴孔先生府上吊唁,献上挽联,并一同与李长玉献上花圈,以示自己的一份悼念之情,在回家的途中,北山公园北山书画院的解铁瑛先生给李硕打电话,要在追悼会上用一副挽联,也是让李硕来代写,这样李硕又为北山代写了一副挽联:


缺你研求仪礼,悲得南海波涛共泣;

何人接续儒风,叹成北山草木皆哀。

                 李硕在心中一直是对孔先生敬重的,难得的一位知音。失去了这位知音,李硕是不能学俞伯牙样摔琴的,只能加紧自己的步子,走得再远些,以告慰已逝的师长,期盼自己的朋友,以及未来的朋友了。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您的评论通过管理员审核后会显示在最新评论中)
呢称: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