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传之32-大作之志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时间:2017-01-17 22:52 阅读:
  
  
  


32大作之志

 

            自从93年后,频频上京,时出新作,又参加了几次国展,李硕在吉林市的名气也有些了。

 

           因时常参与本市的书画活动,再加之在老干部大学讲课,结识的人也确实有了好多呢,也与当地名流来往的多了,似乎他也成了当地的名流,有些老板也与之交往了。

              97年后贾老师从教育系统到了文化系统,也离开了小院,后来又到吉林市画院任院长,画院在文庙,这样李硕就又有了多次回顾文庙的机会了。 9899年时画院增加了几位顾问,当时与李硕交往的就有张文彬先生,吉林市雪柳诗社的社长,也是一个公司的总裁;还有就是冷元照先生,曾任过小学校的教员,自己经营药材起家的。

 

              贾老师离开了小院,李硕是有危机感的,李硕想着借助小院有那么大的空间,一定要在离开小院之前做一幅超大的画作,可怎样来画呢,一直是在构思着,也曾与几位老师交流过,但意见不同,有不同意画大画的,并批评说之是好大喜功,也有不置可否的,也有说把自己现有的功夫拿出来就行的,就这样纠结了一年多过去了,可不管怎么说,素材还是要收集的。

             当时,与李硕接触较多的是冷元照先生,冷先生知道李硕收集素材时须要相机,就把他手上的一个相机送给了李硕。李硕再出门收集素材时可派上了大用场,只要李硕出门便带上它,也不管是去文庙、江边、公园、还是在小院,只要碰上花卉便一路神拍。只可惜是他对相机使用并不太在行,每次洗照片时,一卷胶片也洗不出来几张,这也是李硕的懊恼之深处。

 

            一日应友人李长钰邀去他家里时,也带上了相机。在他家画画时也没舍得摘下来,李硕平时就很是爱惜物什,更何况是他这么珍爱之物呢。

 

            那日也是他与张佳大哥第一次巧遇,期间座谈时,张佳就说起了这款理光2000相机怎么用,与别的相机比较它有什么较好的性能。把李硕搞得都崇拜他了,这人怎么对相机这么有研究啊,李硕的相机都没有摘下来啊,他怎么说得这么精准啊。是啊,人家张佳先生是专业的摄影师,张佳也有喜欢与李硕交往之意,李硕便说要拜张佳为师学照相之技,张佳也欣然应允,李硕便说要将他在93年在文庙时画的一张小画送与张佳作拜师之礼。虽然是后来没时间去学摄影,但与张佳的友情却一直延展到至今。

 

               当年也有并不太认同李硕的,比如房栋,在他还不认识李硕之前,自学工笔花鸟画,也有一定的成绩了,也与冷先生来往,冷先生劝他拜李硕为师,也曾与李硕说起此事,以李硕好为人师的本性也自然是答允的了。

              当时房栋可没太往心里去,也就是个不置可否,也不说愿不愿意。一晃过去了半年有余,一日房栋去书店翻阅美术图书时,在河北美术出版社发行的一套《名家花鸟画谱》丛书中看到了一幅李硕的作品,房栋就想这是不是我们吉林的李硕啊,就索性把另外的几本丛书也翻阅了一遍,找到了几张李硕的作品,尤其有一幅落款题有画于吉林市松花江上的字样,才真正信了是吉林的李硕的作品,也才真正的信了冷元照先生的言语。

 

               随着贾老师离开小院的时间流去,面对着小院的新领导,又有一些原先就与贾老师政见不合的人,对于李硕,也总有一些难以言状的心理,李硕是能察觉得到的,但对李硕,也只能是依旧作着自己的事而已。所以在1999年李硕画的一张把栀子、白兰、含笑与茉莉花四种香花放在一起,也是表示寄托君子交往之情的画面上题到:“未必所有的花都绚丽,更未必所有多彩花都芬芳。素芯香远,也未见得就有蜂询蝶渡,心高如天,命比薄纸,空有一腑诗书画艺,都印与冰笺随春水去也。昔日逝,今慨想,人生须臾,少年壮志多,功成又有谁,致后来平淡,心静如无风水。纵图画花与蝶,述旧心意。说与人看,未必乎入世人眼,莫不如隐于一隅,翻秦砖汉瓦,溯文字源,涤心弃俗,将繁华融于古朴,管你花开花落,是春是秋。

 

               这是刚过而立之年的李硕即兴之笔,少年心性,在这篇跋语中还用了好多的异体字,记当日当时之情,也记载着,那时期正做着又一轮的古文字研究。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您的评论通过管理员审核后会显示在最新评论中)
呢称: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